# 夹缬

夹缬,中国最古老的 “四缬”(绞缬、蜡缬、夹缬、灰缬)之一,现代也称夹染,是一种传统雕版镂空印花防染工艺。

夹缬,是使用夹版入染的一种工艺方法。主要采用一组纹样对称的花板,逐层夹入对折的棉布等织物,浸于靛青染液中染色,印出夹板中对称的花纹图样,故称夹缬。

1982 年版《辞源》释:“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用二木板雕刻同样的花纹,以绢布对折,夹入二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花纹,其印花所成的锦、绢等丝织物叫夹缬。

# 历史与文化背景

夹颉始于秦汉,盛于唐宋,衰于明清。

# 秦汉之始

《二仪实录》:“缬,起于秦汉间”

# 唐宋之盛

隋朝时期,隋炀帝曾令工匠们印染五彩夹缬花罗裙,赏赐给宫女和百官妻女。

唐朝时期,夹缬色彩斑斓,极为盛行,官兵的军服也用” 夹缬” 来做标识,唐代诗人们也留下” 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 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 的诗句。《唐语林》引《因语录》云:“玄宗时柳婕妤有才学,上甚重之。婕妤妹适赵氏,性巧慧,因使工镂板为杂花之象而为夹缬。因婕妤生日献王皇后一匹,上见而赏之,因敕宫中依样制之。当时甚秘,后渐出,遍于天下。” 此语虽不足全信,但也说明早期夹缬工艺是扎根于民间,而后才传到宫廷的。

宋朝时期,朝廷指定复色夹缬为宫室专用,三度禁令民间流通,民间所用夹缬被迫趋向单色。

# 明清之衰

进入元明时期后,工艺相对简单的油纸镂花印染风行中原,夹缬终于湮灭于典籍,但它并没有完全根绝,而是又回到民间顽强地生存,最后仅在浙南一带保存下来,以温州苍南山区的蓝夹颉工艺为代表,被学术界冠名为 “温州蓝夹缬”。

# 制作工艺流程

夹缬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花板雕刻、靛青炼制和夹缬印染三个主要块面,每一个块面均有数十道工序。

# 花板雕刻

主要步骤为

  • 备工具
  • 选材
  • 平板
  • 写样
  • 上板
  • 打粗样
  • 敲坯
  • 挖眼神与水路
  • 清暗渠
  • 调整修改
  • 翻板稿
  • 雕刻负板
  • 通沟渠
  • 检查
  • 修板

# 备工具

工具有各类刻刀等二十多种。

HuaBanDiaoKe-KeDao

# 选材

木板的木材可选用杨梅树、棠梨木、枫树、红柴(“石楠” 木)等,以红柴为多,也最好。

# 平板

选定的树先锯成需要的尺寸大小,再两面刨水平平面。将版材在水池里浸泡一周后,取出,保持湿润。

# 写样

写样就是画所要雕刻的花纹图稿。

# 上板

也称上样,就是平整地把画好的图稿平整地裱贴在木板上。

HuaBanDiaoKe-ShangYang

# 打粗样

根据图纸,用斜刀快速打出图案上的线条轮廓。

HuaBanDiaoKe-DaCuYang

# 敲坯

用圆口刀和平口刀,从左到右敲出约 0.4 厘米深的沟线,基本凿出版面图案的坯样

HuaBanDiaoKe-QiaoPi

# 挖眼神与水路

就是挖好人物的眼晴、花芯等细点部位和花纹边沿的沟渠。

水路指水路方形,深宽一般均为 0.5 厘米。供染液流动。

# 清暗渠

清暗渠就是挖地道一般挖出能让染液贯通的暗沟,以确保靛液能灌注到瞳孔或其它花点中间,使整个板面的镂空处沟渠全部贯通。

# 调整修改

仔细观察雕刻成型的缬板的整体,对个别不合理的部位进行修改

# 翻板稿

根据上法刻好全部一组 17 块板的正面后,用旧电池的内芯将刻好的板面上涂黑,再用白纸覆在板面上,固定好,用刷子(刷皮鞋用的刷子就行)均匀地刷,直至图案复印到白纸上

HuaBanDiaoKe-FanBanGao1

HuaBanDiaoKe-FanBanGao2

# 雕刻负板

雕刻负板,就是将复印已经刻好的板面图案的版画纸贴在下一张板的反面上,以便用原办法进行雕刻。

# 通沟渠

将刻好的正负两面板挖若干个相通的孔洞,形成上下两面相通和与板侧外相能的沟渠

# 检查

取已雕好的缬板,仔细观察水路是否通畅,两板的对面花点是否能对齐,眼神是否清晰等

# 修板

对雕好的板进行修整、完善。并完成雕板的全部工序。


# 靛青炼制

夹缬所用的靛青,主要是用是马蓝草汁液的提取物,需要春种至秋收后的马蓝全树置水容中发酵后,加石灰来提取。

主要步骤为:

  • 筑地缸

  • 泡叶

  • 去渣

  • 加灰

  • 打靛花

  • 过滤

  • 取靛

# 筑地缸

选择靠近水渠(溪流)的高地,自高处至低处,紧挨着连建三个地缸(水池),在最底的地缸边建一个水坑。

最上的那个地缸用于继续发酵在大缸中浸泡后的蓝靛叶。

第二个地缸,在地下挖坑建成,一般为圆形,圆壁和底部刷上水泥防漏,上侧稍高,下侧稍低。在最低处设一个直通下一个地缸的管状通水口,主要用于冲洗缸底排水;在此通水口的上方约 30 厘米处,再放一个相同的通水口,用于排放沉靛后的废水。整池用于浸泡采下来的蓝叶。

第三个地缸建在大缸底部下位,一般为长方形,四壁和底部刷上水泥防漏,用于沉淀过滤后的靛青。

最下端的小水坑挖地而建,用于接纳第三个地缸排下的废水,沉淀后,将废水排向山溪,主要用于方便打水和收纳废水中的靛青。

DianQingLianZhi-ZhuDiGang

# 泡叶

在早晨露水未干前摘下蓝叶或割下蓝树,切除掉不带叶片的部分,取与地缸的容量相符的叶量,投放入大地缸里,塞牢地缸的通水口,加水至全部淹没蓝叶,用一根 2 米多长的竹棍将满坑的蓝枝蓝叶来回搅拌,每天至少 3 次,保证蓝叶得到充分浸泡。

DianQingLianZhi-PaoYe

# 加灰

取一只小桶,舀起大地缸里的蓝叶水,加入适量的砺灰,用竹棍搅拌均匀,发现水色由绿色转变成瓦蓝色,水面泛出暗红色的光泽,说明石灰已溶于蓝叶水,再将石灰水慢慢倒入大地缸的蓝叶水中,除去桶里的沉淀物,再按上法打水、加灰,直至达到每百斤叶加 20 斤左右砺灰的比例量。加砺灰主要是为了控制靛青过度发酵。

DianQingLianZhi-JiaShiHui

# 打靛花

加入砺灰时要边加灰边搅拌蓝叶水,加完适量的砺灰,要用力搅拌大缸,至全缸的水打转起旋涡,水面渐生起紫色、蓝色、红色、灰色的成堆泡沫,直至泡沫泛出红色的光泽,变成了紫红色。再加入适量的菜油,继续搅拌至缸面的泡沫全部消失。迅速抽出搅拌器,让靛液沉淀 3~6 个小时。沉淀时间稍长较好。

DianQingLianZhi-QiaoDian

# 过滤

靛液沉靛后,拉开大地缸上位的出水口,排干沉淀后的废水,缸底半液体状深蓝色的沉淀物就是靛青。用木桶一桶一桶打出沉淀后的靛青,用密筛过筛滤除清渣物后,流入 “地田” 继续沉淀,一周许,水与靛青基本分离,放掉水,剩下的稠糊状物就是成品靛青了。

DianQingLianZhi-GuoLv.jpg

# 取靛

取数只湿箩筐,在箩筐四壁和底部撒上一层草木灰,再垫上一块湿布,将与废水分离后的靛青舀至竹筐时,靛青中积留的余水便会从竹筐缝隙间渗出、沥干。将成品靛青装在大青缸里,密封保存三年不会变质。

DianQingLianZhi-QuDian

# 夹缬印染

主要步骤为:

  • 准备布料
  • 准备靛青
  • 参装花板
  • 入缸染色
  • 卸布洗晾

# 准备布料

取长 10 米、宽 50 厘米的干净棉布浸水、晾干,平整布料,等分折成 40 厘米长左右,做好记号,卷在竹棒上。

JiaXieRanYin-BuLiaoZhunBei

JiaXieRanYin-ZhengBu

JiaXieRanYin-JuanBu

# 准备靛青

将靛青染料分数次加入水缸,均匀搅拌,使靛青发酵,缸水温度以 15℃至 20℃为宜,正常色呈黄。同时以石灰调节靛青水的酸碱度,一般沉淀 6—8 小时,待缸水呈碧绿色,即可浸染。(靛青可用板蓝根叶经捣取其汁。又据《现代汉语词典》介绍:“靛青,方言靛蓝,有机染料,深蓝色,用蓼蓝的叶子发酵制成,也可人工合成的。用来染布,颜色经久不退。” 可见,也可用蓼叶制)。

JiaXieRanYin-QuRanLiao

JiaXieRanYin-JiaDian

# 参装花板

主要步骤为:

  • 压花板
  • 拧紧

(1)压花板

利用竹尺,对照棉布上的标志,将布依次铺排于 17 块雕板之间,然后拴紧雕板组框架

JiaXieRanYin-YaHuaBan1

JiaXieRanYin-YaHuaBan2

JiaXieRanYin-YaHuaBan3

取出铁制夹缬框架和所要用的缬板,按顺序排列放在顺手的地方,将第一块单面雕刻花板放在夹缬框架上,花板的刻面朝上。把先前卷好的土坯布松开,将土坯布的折背与花板的镂刻长边对齐。因布宽于花板,所以布沿超出花板(其实超出的布沿,是染好的布打开后所看到的左右花纹图案间的距离)。

取出第二块花板(双面刻花),选择好与第一块板相同图案的一面,扣在铺于第一块花板的布面上,上下花板对齐,拿起竹尺,用竹尺压住记号,将布回铺在第二块花板上。放上第三块板,对准第二块板,使上下花板对齐。第三花板放好后,依照上法,拿起竹尺,用竹尺压住记号,拿起布卷铺布,将布平缓铺在花板上,布上的记号与花板对齐。放置第四块花板,并依照上法铺布。放第五块花板,调整花板位置后,要留长布间。留长布间的方法是,用竹尺压住土坯布,拉开长布间,长布间的记号对准花板,土坯布回铺花板上,第一个长布间完成。依照上法继续铺布压板,共压 17 块板。第五、第十、第十二块板拉长布间。长布间一般长 27 厘米 x2 厘米,短布间一般长 3.2 厘米 x2 厘米。

(2)拧紧

花板和布放置完成后,要将夹缬框架铁杆立起,架上红木顶板;在四支铁杆上套上螺帽,采用螺旋式夹紧法平均施力拧紧螺帽。

JiaXieRanYin-NingJing

# 入缸染色

利用杠杆吊雕板组入缸,开始染色。浸染半小时左右,吊离染缸,于空中稍作停留;进行第二次浸染。然后将雕板组上下翻转,做第三、第四次,多者十余次浸染。

具体步骤为:

  • 清花
  • 挂杆
  • 整理
  • 吊起
  • 挂小钩
  • 入染
  • 固定
  • 平衡
  • 氧化
  • 再染
  • 翻板

(1)清花。捞净浮在染缸液面上的靛花,以防止靛花堵塞水路。

(2)挂杆。把杠杆的头部挂在顶棚的铁钩上,固定好。

(3)整理。用手或竹尺伸入长、短布间之中,将布间撑开,并以手将所有的皱褶处拉顺,用一条小铁丝,横穿过布头、布尾和三段长布间,将长布间的布支撑开,不使粘在一块,以免入染时,布与布之间互相叠黏,影响染色品质。

(4)吊起。将布板组侧身抬上染台,横放在染缸边沿,将杠杆竹片两端的铁钩分别钩住布板组框架的铁杆的四端,压下杠杆末端,利用杠杆原理,将布板式组吊起在染缸上。吊起布板组有两个作用,一是控制高度,防止布下缸后直接与沉淀在缸底的靛渣相接触,影响染布效果;二是便于操作。

(5)挂小钩。在吊起布板组的两支铁杆间,架两支竹条在框架上,翘起的一端在长布间的一边。在两支竹条之间,横放一支以细绳系着五枚小铁钩的竹条,在布头、布尾和三段长布间处,用小铁钩吊勾住穿在长布间上的铁丝。小钩勾起布的主要作用是不让布叠在一块而影响染色。

(6)入染。松开杠杆尾端的环套,用杠杆支撑布板组的重量。以平稳均等的速度,慢慢将布版组缓放入缸,直到染液浸没为止。

JiaXieYinRan-RuRan

(7)固定。调整适当的高度后,将杠杆尾端系在预先准备的压砣上。若高度不对,可用石砣上的绳结钮作微幅调整,升降布板组的高度,做好固定。

(8)平衡。再在布板组上压上粗木条,使布板组在染液中维持平衡。

JiaXieRanYin-PinHeng

(9)氧化。浸染 2530 分钟后,缓缓吊起,让布板组离开染液,固定杠杆尾端。整理布间,让布与空气接触,进行氧化、滴水,至不见滴水为止,约需 530 分钟。布头可用钩吊起,使布面更充分地接触空气,达到氧化的目的。

JiaXieRanYin-QiBu

(10)再染。依上法再次将布板组缓缓放入染缸浸染 25~30 分钟,再吊起氧化、滴水。

(11)翻板。入染四次后,要将布板翻面,又依照上法缓缓放入染缸浸染 25~30 分钟,再吊起氧化、滴水。

# 卸布洗晾

将布从雕板上取下,平铺在河水中漂洗,然后甩于高竹架上晾干。

JiaXieRanYin-QuBu

JiaXieYinRan-LangBu

# 艺术价值

蓝夹缬从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琐,工艺精湛,是中华民族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体现。几百年的手工艺传承,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对研究浙南一带的民俗风情,以及人文历史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浙南民间手工技艺瑰宝,展现浙南一方美丽的风土人情。

苍南夹缬图案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的将花鸟虫鱼、动物、灯彩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组合成吉祥纹样,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尽情抒发了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有的借 “八仙” 等传说人物形象,表达民间百姓祈求保护的心理和对平安生活的向往;有的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展现了炼钢铁、打钎开山、扭秧歌等特定时期工农兵的生活场景;更多的是以众多的状元郎、戏曲人物等百姓喜闻乐见的人物形象构成图案,寓意夫妻恩爱、白头偕老、连生贵子等。真实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多子多福思想、憧憬未来的美好心愿、崇尚文化的自觉心理和伦理道德标准,蕴含着苍南的风俗民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苍南夹缬图案蓝底白花,色彩调和,对比强烈,每个图案定格在一个长方形平面里对称构图,均可独立成章,粗犷而大气,简洁而有韵味,典雅而不失明快;一床被面上各图案构图各异、背景不同,但协调布局、相互衬托,具有整体和谐之美,既能通过每个图案透视其中的寓意,又能以一组图案表达一种深刻的内涵,从极为平常的被面装饰题材中,折射出某一时期整个社会的文化心态及生活方式的特点,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艺术特征。

# 传承与保护

# 非遗传承人 —— 薛勋郎 ——Longver.

宜山镇八岱村的薛勋郎是苍南夹缬守护者,他的作坊没有家族传承历史,却是目前全国唯一保存完整夹缬印染工艺的传统作坊。1985 年,宜山八岱退役军人薛勋郎正值壮年,想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骨子里有着军人敢闯敢拼的血性,千里迢迢远赴贵州一战友家中,在那里认识了施子昂老先生。施先生曾任 20 世纪 50 年代上海纺织研究所所长,年轻时留学欧洲,之后回国效力。不料,于 1958 年反右斗争中被认定为 “通敌右派分子”,押送到贵州服役。这一时期,施先生与薛勋郎至交友好,听说薛勋郎来自中国纺织之乡宜山,建议他搞蜡染生意,并赠送一些有关蜡染的工艺资料。

ChuanChengBaoHu-XueXunLang

而后,施先生又向薛勋郎介绍了一位在贵州酒厂工作的日本友人。这位日本友人听说他有意搞蓝花布生意,给他介绍了一位上海长乐路的老太太,即创建 “中国蓝印花布社” 的久保麻纱女士。这位日本友人建议薛勋郎自行去找她,久保老太太得知薛勋郎是从浙南而来,希望他能带一些家乡的蓝花布样品。薛勋郎觉得不过是寻常的花格布、蓝夹被,就满口应承。回家后到乡下亲戚那里收购了一些旧样品带给久保。久保拿着其中一条印有 “百子图” 的蓝夹被(敲花被)惊喜不已,激动地说,这就是史籍记载的 “夹缬”,她已经苦苦寻找了 18 年,以为夹缬已经消失了,想不到在浙南的乡间小镇,居然还留存下来,真是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得知夹缬在苍南一带已经停止生产,久保老太太希望薛勋郎能召集当地工匠重印夹缬,当场付给他 3000 元启动资金,之后又陆陆续续给了 3 万元,希望他尽快把夹缬搞出来。在久保老太太的资助下,薛勋郎回家迅速建起染坊,到乐清购买原料靛青,到瑞安订制雕板,又到湖广店村聘请印染师傅,戴家三房戴志学向他推荐陈康算老人。几经奔忙,染坊总算开业,第一批夹缬产品很快运到上海久保开的 “蓝印社” 出售。陈康算老人临终前,又把印染技术全部传给了薛勋郎,原本不懂印染的薛勋郎 “误打误撞” 成为中国夹缬印染工艺的继承人,走上了夹缬的历史舞台,也开启了一段夹缬传承的传奇故事。

2006 年 “苍南夹缬” 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薛勋郎于 2008 年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被评为第一批省优秀民间人才,该项目于 2011 年 6 月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台湾《汉声》杂志、中央电视台、浙江省电视台、温州市电视台、《新周刊》《中国国家地理》《环球人物》《东方博物》《温州日报》等新闻媒体均有过报道。这些年,薛勋郎和他的夹缬作品曾代表浙江省应邀参加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先后赴西班牙、俄罗斯、印度、瑞士参展;参加北京奥运会 “中国故事” 文化展示活动、首届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夹缬项目展览会、“第八届台湾・浙江文化节”— 忆江南・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主题馆、“海峡两岸文化遗产节” 展示活动、杭州首届 “中国文化遗产日” 千年夹缬传浙南展览会、第三届温州商品交易会暨国际服装精品博览会。中国丝绸博物馆以他的夹缬制作染坊为背景,以夹缬制作技艺场景为题材举办夹缬专题展览,得到国家级专家张道一、刘道广等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好评。

ChuanChengBaoHu-FeiYiZhanLan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人们更新思想观念,向往多样化生活需求,更兼现代工业的繁荣,色彩斑斓的各类现代布制品层出不穷,而传统夹缬印染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日渐萎缩,逐渐式微,后因滞销而停产。所幸,因与久保老太太的一段奇遇,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宜山八岱村印染作坊业主薛勋郎师傅对此进行抢救性生产。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薛勋郎带着久保麻沙提供的资金,准备重新恢复夹缬制作,当他解决了坯布、花板和靛青问题后,再来寻找操作夹缬的工匠时,发现过去做过夹缬的工匠基本上已经不在世了,毕竟夹缬在湖广店已经停产 30 多年了,如果有健在的话也已经是古稀老人了,经在方圆 40 公里范围内的不断了解和寻访,终于在龙港江山社区月星村找到一位陈康算的老师傅。陈师傅 17 岁时离开家乡,来到十公里外的湖广店村戴家学夹缬手艺,东家师傅是戴乃玉。他在戴家先学的是洗布和叠布,同时注意观察师兄们的种种活计,三年下来,学会了用眼睛看染液,用手捞起染液看颜色,用鼻子嗅染液气味等种种方法,练就了一身夹缬好技艺。出师后,他受聘于龙港象岗村 “王振荣染布店”,去做夹缬师傅,当时的店主叫王志良。作为世代务农的陈师傅家,到了他这一代总算有了手艺,且是当年待遇高的手艺,他的生活也越过越好。他 28 岁结婚,而后有了四儿三女,因为这门手艺,生活也算日渐宽裕。可是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洋被面” 的势头越来越大,“蓝被面” 生存空间渐渐被挤压,夹缬几乎到了停顿,他也失业了,接下来,重新务农的陈师傅家里生活的贫困就可想而知了。当薛勋郎的夹缬小作坊找到他时,本身对夹缬怀有情感的他满口就答应下来,尽管当时工资只有 600 元,而且自己年纪已大,又患有心脏病。就这样,他跟薛勋郎一干就是十来年,一直到了 1997 年,台湾《汉声》杂志社邀请张道一、陈永松等夹缬专家和一些外国友人到这里考察记录,陈师傅完成了最后一次夹缬工艺制作演示,才退休回家安享晚年。

“一支竹竿,两把卷尺,三块靛板,印出雕板印染活化石;一双巧手,两口老缸,三匹土布,染出兰花布上的昆曲。” 这一抹饱含山光水色,天灵地韵的中国蓝,折射了浙南民间工匠的匠心,凝聚着先民师法自然的智慧,也书写了他们的乡愁情怀。蓝夹缬从制靛到制作雕板到印染,程序烦琐,工艺精湛,是中华民族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民间的文化体现。几百年的手工艺传承,是雕板印染的活化石,对研究浙南一带的民俗风情以及人文历史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浙南民间手工技艺瑰宝,展现浙南一方美丽的风土人情。今天,传统的夹缬工艺已经成为许多苍南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一批批融合了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的文化产品朴素大方,色调清新明快,图案淳朴典丽,正在成为苍南的视觉符号。精美中透着朴素质感的蓝夹缬,敞开来晾晒在竹竿间,田野之中就多了一尺与世无争的旧蓝;挂在石壁上,淡黄的灯光下被捕进游人的相机,就化作一撮凝固的古典;嵌在屏风里,也就添上了大家闺秀的雅致闲情,勾起了人们最美好的回忆……

蓝分五彩,莫大慧眼。喜见夹缬出头日,可知陌生寄谁边。夹缬,这项被誉为 “活化石” 的民间传统印染工艺,发轫于秦汉,繁荣于唐代,后因时代变迁,一度曾被认为已经消失。可在宜山八岱村,居然还保留了全国最后一个夹缬小作坊,薛老先生一直在坚守着,守护历史的最后一抹蓝靛。随着时代的变迁,夹缬这种回归自然生活的理念,返璞归真的传统工艺,跨越千年时空的记忆,正被我们渐渐遗忘。保护夹缬,守护这最后一抹靛蓝,任重而道远!我们深深敬仰薛老先生坚守夹缬工艺,守望传统老技艺的工匠精神,并对夹缬渊厚的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往后的日子一定要尽全力与薛老先生一道守护美丽的夹缬,不让其湮灭于岁月的风尘。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蓝夹缬创艺继承人薛勋郎,常常徘徊在老作坊的几个染缸前,或从缸中捞出花版瞧瞧,偶尔会站在老屋前长满荒草的三亩田地里顾自凝神。曾经,在他的发展规划中,这三亩地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他曾想在此地盖一座中国夹缬博物馆,再盖一座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夹缬加工作坊,但当时超过 100 万的启动资金,只能让他 “望地兴叹”。愿,夹缬这传统技艺如流水,为有源头终不断,有华不尚华,质素不鲜艳,青出于蓝胜于蓝。

(杨思好、薛思雪)
参考书目:中国土布系列《夹缬》,《汉声》编辑社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1 月第 1 版,ISBN 978-7-301-11270-0/J.0140)

# 非遗传承人 —— 薛勋郎 ——Shortver.

薛勋郎先生,1942 年出生,苍南夹缬唯一的浙江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 1969 年开始从事夹缬工艺,至今已 50 年之久。其间多次师从民间著名夹缬印染师傅,身体力行,亲历亲为,克服种种困难,渡过了 20 世纪最艰难的六、七十年代。

ChuanChengBaoHu-XueXunLang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人们思维观念的更新,生活需求的改变,更兼现代工业的繁荣,色彩斑斓的各类现代布制品的出现和兴起,传统夹缬印染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日渐萎缩,因滞销而停产。专事生产靛青的地方也没人种蓝草制靛青了,专事雕版的师傅,也都纷纷改行了。当时,在整个温州地区,只有宜山镇薛勋郎在苦苦支撑,自己种蓝草制靛青,找木雕师刻印版,除了薛勋郎,整个业界可说基本无人生产已近全部失传!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得日本老太久保麻纱资助,信心十足地坚守着这门技艺的薛勋郎师傅,对苍南夹缬进行抢救性的生产。被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盛行于隋唐至元代业已消亡的夹缬技艺,因薛勋郎保护传承而千年绝技隐苍南,薛勋郎的夹缬印染作坊便成为全国惟一完整地保存夹缬传统工艺、且尚在生产夹缬的作坊,自然深获中国及世界印染界、美术界专家学者、印染爱好者兴趣和关注,更被海内外学者称为中国古代印染业的 “活化石”!抢救和保护夹缬技术,对于研究我国印染技术的原始风貌、传承方式和发展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台湾《汉声》杂志社,三次专程赶来苍南县宜山镇八岱村薛勋郎夹缬手工作坊,采编、拍摄,于 1997 年底出版《中国土布系列・夹缬》专辑在台湾、日本等地发行,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夹缬寻根热,继后,中外专家学者、印染从业、爱好者纷至沓来,观摩、调研、学习夹缬工艺。2011 年 9 月 1 日,《新周刊》杂志第 354 期 “15 周年刊庆活动全记录” 特别报道《专题》中还为薛勋郎及苍南夹缬技艺推出专题:《< 夹缬 > 出版背后的故事》。

ChuanChengBaoHu-XueXunLang1

ChuanChengBaoHu-XueXunLang2

From: 宜山这个老人,掌握一门快失传的绝学!!_夹缬 (sohu.com)

# 温州市采成蓝夹缬博物馆

温州市采成蓝夹缬博物馆位于瑞安市马屿镇净水村,于 2011 年建成,是集展览、展示、实践于一体的艺术类博物馆。这是我国首个由非遗传承人创办的蓝夹缬博物馆,也是温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夹缬技艺传承基地。蓝夹缬博物馆展览、展示传统的靛青染料炼制、蓝夹缬制作技艺的一整套程序。

ChuanChengBaoHu-BoWuGuan

博物馆一楼是以蓝夹缬技艺衍生产品为主的展示厅,大厅正中央摆着两台织布机,机布机和四周的墙上悬挂着各类产品,有蓝白相间的传统蓝夹缬被面,有蓝布花系列的桌布、服饰、围巾、靠枕、茶席、茶托、包等生活用品。

ChuanChengBaoHu-BoWuGuan1

一楼除产品展示厅外,还有炼制染坊和游客体验大教室,除了日常生产,还承担生产制作演示和 DIY 制作的作用,游客或学校团体前来时可以体验蓝夹缬制作工艺及靛青染料炼制操作全过程等。

ChuanChengBaoHu-BoWuGuan2

ChuanChengBaoHu-BoWuGuan3

一楼除产品展示厅外,还有炼制染坊和游客体验大教室,除了日常生产,还承担生产制作演示和 DIY 制作的作用,游客或学校团体前来时可以体验蓝夹缬制作工艺及靛青染料炼制操作全过程等。

ChuanChengBaoHu-BoWuGuan4

作为博物馆的主阵地,二楼的藏品展览厅有 300 多平方米,分为四个区,分别通过图文介绍和有关蓝夹缬工艺使用的工具、原料等实物展示,生动再现了从原始社会的草麻披到棉布制衣,再到后来有了印花内容的演变。在展厅里还可以看到不少明清时期的蓝夹缬印花布,上面印有百子图、南戏人物以及花鸟图案等。

ChuanChengBaoHu-BoWuGuan5

此外博物馆还制作了相关文创作品

img

img

img

曾用于制作被面,是温州地区婚嫁必备用品的蓝夹缬,经过时光的点染,而今,却如此鲜活地出现在我们的案头、身边,成了不可或缺的日用品:扎染的手袋,印染着百子图、月季花的背包、靠枕,小巧的杯垫,以及长长短短、款式不一的中式服装…… 这些妙笔生花、匠心巧思让夹缬焕发了新韵。

img

# 出处

  • 夹缬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

  • 夹缬,一段走失的记忆。 - 知乎 (zhihu.com)

  • 夹缬 ——《苍南老工艺》 (cncn.gov.cn)

  • 温州非遗 | 蓝夹缬技艺:雕花夹布浸,蓝白相与间 (wenzhou.gov.cn)

此文章已被阅读次数:正在加载...更新于